“獨在異鄉(xiang) 為(wei) 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(qin) ” 這句詩道出了過去人們(men) 對節日團聚的格外珍視。在如今這個(ge) 生活瞬息萬(wan) 變的時代,價(jia) 值取向日益多元,很多人對節日的感情似乎越來越淡,但有一些傳(chuan) 統實在應該堅持下去。比如春節、中秋節,全家團圓就應該是題中之義(yi) ,這是維係一個(ge) 家庭,乃至全社會(hui) 和諧安定的重要方式。
年紀越大的人越害怕孤單,一到中秋節,擔心“月圓人難圓”。錢財對他們(men) 乃身外之物,早就不稀罕了,歲數大了牙口不好,月餅也不愛吃了,他們(men) 最盼望一家團聚,子女承歡膝下。
但在現實中,這個(ge) 簡單的願望有時候實現起來卻很難,我們(men) 平時工作繁忙,有時候春節都無法回家看看,平時無暇陪伴父母,當然也有極個(ge) 別對父母不聞不問的,有點時間都拿來吃喝玩樂(le) ,“沒工夫”隻是他們(men) 用來逃避敬老義(yi) 務的得借口。
老人們(men) 的樸素願望,因為(wei) 現實中的種種因素,迫使我們(men) 有時候沒辦法和父母團聚。但是,我們(men) 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換幾個(ge) 班回趟家,隻要有一顆孝敬之心,每次回家和父母家人團聚都是“中秋節”,都是團圓節。